好股盛 做强科创平台,县域大有可为
□ 韩宗峰好股盛
推动县域科创平台实现“嬗变”好股盛,是促进我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发力点。近期,省委研究室以溧阳市为样本,对其科创平台数量从“0”到“14”的“嬗变”之路进行了解剖式调研,得出了有益的启示。
放眼全省,拥有14家及以上科创平台的县域并不多。很多地方县域之强,强在经济底色,强在制造业等产业,其科创底色并不浓厚。原因无他,科创平台多与资金、科技密集型产业“伴生”,一般的县域城市很难汇聚高端产业要素,难以撑起高端科创平台的运行。在这个意义上,溧阳的“嬗变”更具普遍意义。
溧阳科创平台数量增长,源于其前瞻布局。对中小城市来说,在资金、人才等创新要素不占优势的情况下,具备“先发优势”就显得十分重要。能不能前瞻布局、提前谋划,关乎产业和科创平台投入发展成效。溧阳先后选择发展动力电池、智能电网、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,发展低空经济、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,这些产业是典型的朝阳产业,科技含量高、发展前景好、带动能力强。溧阳前瞻布局、精准抢占风口,产业链越做越长,集群效应不断凸显,对科创平台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拉动、支撑作用。
抓住了风口后,伴随行业起伏,科创平台建设也存在不确定性。技术路线的演进、市场需求的变化等,都有可能让原有的科创平台建设“血本无归”。溧阳不断调整平台建设“着力点”,不断顺应时势转型发展。比如,部分平台成立之初,研究方向重点面向工程土木、电梯检测、环保水利等领域,但随着某些行业进入下行周期,科研成果陷入难以转化落地的窘境。当地着力引导支持这些科创平台加快向智能装备、生物制造等方向转型,度过产业调整“阵痛期”。引导科创平台转型发展,有利于最大程度用好资源、缩短建设时间、加快成果产出速度。
中小城市相对于资源丰富的头部城市,产业、科技基础相对薄弱。溧阳科创平台从“0”到“14”的嬗变好股盛,让人看到中小城市的更多可能性。溧阳的案例启示我们:做强科创,中小城市有资源流动日益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,有科技支出占比和增速日益增长的支撑,如果再有前瞻性的科创眼光与因时而动、因势而动的转型策略,县域完全有可能克服创投资本、科创人才较为缺乏等不足,打造占据产业科技竞争高地的特色“节点”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